土地稅法第3條(地價稅及田賦之納稅義務人)釋函(二)
--------------------------------------------------------------------------------
釋函標題:
於納稅義務基準日前因拍賣取得土地應負擔當年地價稅
釋函內容:
土地稅法施行細則第20條係於68年2月22日公布施行。有關行政法院55年判字第243號判例之意旨雖稱:因拍賣取得土地,拍定人自法院發給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而取得其所有權,該土地當年期地價稅,應自取得所有權之日起始由拍定人負繳納之義務,而非全部由其繳納,該判例係上揭法規施行前之判決,於上揭施行細則公布施行後,相關案件自應依新規定辦理。是以,本案許○○君如於88年地價稅納稅義務基準日之前因拍賣取得土地所有權,仍應依前揭施行細則第20條及本部68/06/01台財稅第33588號函釋規定,由其負擔取得當年之地價稅。(財政部89/03/31台財稅第0890452147號函)
--------------------------------------------------------------------------------
釋函標題:
公同共有土地未設管理人者其應納地價稅繳款書之記載及分單釋疑
釋函內容:
主旨:有關公同共有土地未設管理人者,其應納之地價稅繳款書上納稅義務人應如何記載、如申請分單繳納者,應否由全體公同共有人共同提出申請並以書面協議個別分擔比率或金額,及如對稅捐稽徵機關課徵之公同共有土地地價稅不服,應否由全體公同共有人共同申請復查一案。說明:二、公同共有土地未設管理人者,依稅捐稽徵法第12條後段規定,以全體公同共有人為納稅義務人,全體公同共有人係對應納稅捐負連帶責任,前經本部68/06/24台財稅第34348號函釋有案;其地價稅繳款書上納稅義務人之記載,請參照本部92/02/10台財稅字第0920005948號函,有關應逐一列舉納稅義務人姓名之規定辦理,惟如因實際困難,無法查明全部納稅義務人之姓名時,該已查得部分之納稅義務人姓名仍應逐一列舉。三、前開地價稅經全體公同共有人共同提出申請分單繳納,並書面承諾負連帶繳納責任者,准按各公同共有人約定之比例分單繳納。如僅由部分共有人申請分單,並承諾負連帶繳納責任,且其公同共有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定有公同共有人可分之權利義務範圍,經稅捐稽徵機關查明屬實者,准就該申請人應有權利部分分單繳納,惟分單後之地價稅繳款書上納稅義務人之記載除應依上開說明二辦理外,並另載明「分單繳納人」字樣及其姓名。四、依前開本部68年函釋,公同共有土地未設管理人者,全體公同共有人係對應納稅捐負連帶責任,而連帶債務之債權人,依民法第273條規定得對於債務人中之1人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準此,以全體公同共有人為納稅義務人所核課之稅捐,如由公同共有人中之1人申請復查,稅捐稽徵機關應予受理。(財政部92/09/10台財稅字第0920453854號函)
--------------------------------------------------------------------------------
釋函標題:
銀行管有土地在登記為國有期間仍依登記名義按公有土地課稅
釋函內容:
主旨:○○銀行之行產,於變更所有權名義登記為該行前,其登記在國有名下之土地,有關地價稅課徵疑義一案。說明:二、查「地價稅之納稅義務人為土地所有權人」、「各年(期)地價稅以納稅義務基準日土地登記簿所載之所有權人為納稅義務人」、「公有土地按基本稅率徵收地價稅」,分別為土地稅法第3條第1項、同法施行細則第20條第1項後段、土地稅法第20條前段明文規定,合先敘明。三、本案○○銀行原登記為國有之土地,係因該行資本係由國庫撥給,依本部46年及行政院53年之函令指示,在該行未完成法人登記前,將所管有土地暫行登記為國有並按一般公有土地管理。次查,土地法第43條規定:「依本法所為之登記,有絕對效力。」;又所稱實質課稅原則,依學者見解,本係為課稅公平起見,為處理租稅迴避行為,而承認之原則,即法名義形式上與其經濟實質享有者,本係同一。惟如法形式與其經濟實質享有者相異時,則應從其經濟實質所得者課稅;且為避免課稅權之濫用,如某一所得之真正權利者不明時,則不適用本原則,仍從其名義者課稅,僅其原因明確或足以推翻事實之推定,能確定所得歸屬關係者,始適用本原則。準此,本案土地於登記為國有期間,依前述土地稅法規定,以土地登記簿所載土地所有權人為納稅義務人,並按公有土地稅率課稅,尚未違背上開土地法之規定。至因本部函而變更登記為該行所有,其與上述得適用實質課稅原則之情形亦屬有間;又依行政程序法第8條規定:「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本案如經審酌後認定並無行政程序法第119條各款所定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自不宜依同法第117條或同法第122條或其他相關規定,撤銷或廢止原按公有土地稅率課稅之行政處分,而予以補徵稅款。(財政部93/02/23台財稅字第0930400102號函)
--------------------------------------------------------------------------------
釋函標題:
更名前之地價稅得以更名後之名義人發單追繳
釋函內容:
「○○祀」經更名為「△△宮」既經縣政府核發兩者為同一主體之證明書,且經地政事務所以更名登記方式變更土地所有權人名義為「△△宮」。以「△△宮 管理人黃××」為納稅義務人,向其發單追繳原登記為「○○祀」名義之土地應納地價稅,應屬合法。(財政部94/03/25台財稅字第09304799590號函)
--------------------------------------------------------------------------------
釋函標題:
公司已破產終結其名下留有抵押權人行使別除權之不動產其繳款書之送達對象
釋函內容:
主旨:有關○○股份有限公司經法院裁定破產終結,但名下仍留有抵押權人行使別除權之不動產,其每年應課徵之房屋稅、地價稅繳款書應向何人送達乙案。說明:二、本案涉及破產法適用問題,經函准司法院秘書長95年9月4日秘台廳民二字第0950013807號函略以:「按股份有限公司經法院裁定宣告破產,依公司法第315條第1項第7款規定,應予解散。其所有財產之處分及未了結事務之處理,原則上依破產程序為之,毋須行清算程序(公司法第24條)。為別除權標的之財產,亦屬破產財團之財產,該公司雖因破產之宣告,對於應屬破產財團之財產,喪失其管理及處分權(破產法第75條),惟其所有權並不因而喪失。是故,於該公司所有財產經處分、分配完畢前,尚難認其公司法人之人格,已因宣告破產而當然歸於消滅;應類推適用公司法第25條規定,於其財產處理之範圍內,視為尚未解散,仍可為權利義務之主體。破產程序終結後,尚有剩餘之財產時,該股份有限公司之人格,自應視為存續。如有應為追加分配之情形,於其範圍內,破產管理人之任務繼續存在。該公司不能回復其財產上之管理及處分權;倘不應為追加分配,則破產管理人之任務終了,該公司回復其對於該財產之管理及處分權。本件為別除權標的之不動產,如原為破產管理人所已知,因故未予變賣,即非屬破產終結後始發現之財產,要無破產法第147條但書規定之適用,尚非不得為追加分配。惟破產程序已終結,需有可認該不動產於別除權行使後,有剩餘價值之情形,始由破產管理人為追加分配,否則,該不動產即應回復由該公司管理,其房屋稅及地價稅之繳款書,自應向該公司送達。)爰本案請查明實情,依上開司法院見解辦理。(財政部95/09/25台財稅字第09504531900號函)
--------------------------------------------------------------------------------
釋函標題:
房地依判決或調解返還所有權應變更納稅人名義並辦理補退稅
釋函內容:
主旨:已辦竣所有權買賣移轉登記之房屋或土地,嗣經法院判決或調解返還所有權,其房屋稅及地價稅納稅義務人之名義,是否應依該判決或調解筆錄溯自原所有權人原取得日變更,並據以辦理補徵及退稅事宜一案。說明:三、本案房地如經向地政機關查明依判決或調解返還所有權,係因法律行為不成立或當然、視為自始無效,經法院判決確定或經調解成立之回復所有權登記,則其房屋稅及地價稅參照本部89年3月17日台財稅第0890451414號函釋規定,應變更納稅義務人名義,並辦理補、退稅事宜;否則,該房屋稅或地價稅之納稅義務人名義,仍應以地政機關所登記之所有權人為準。(財政部96/01/23台財稅字第09604502680號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