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該擔心的是失業率而非生育率

行政院長吳敦義上週末南下高雄出席徵才博覽會時表示,拚經濟降失業率的成果已經浮現,如今令他擔心的是生育率始終低迷不振,他已指示相關單位拚結婚率,以增產報國。吳揆對少子化的憂心,我們認為可以理解,但施政項目優先順序應如何排列,則值得進一步斟酌。
 
近十年台灣的結婚對數已由一年18萬對降至12萬對,每年出生人口更由31萬人降至19萬人,生育率同步由1.68人降至1.03人;由於青年人不婚、不育,使得台灣社會少子化問題加劇。如今非但婦產科門可羅雀,嬰兒用品、褓姆及與幼教等相關行業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接下來小學、中學、大學都將面臨招生不足及併校的問題。面對這些紛至沓來的難題,難怪吳揆會憂心不已。
 
何以台灣今天結婚率、生育率急速下降?政府官員們大多認為這是年輕人觀念的問題,而不是經濟的問題。他們的論述很簡單:「在民國50年代大家生活並不富裕,但是不都生了四、五個,如今大家再怎麼窮,總比過去那個年代好多了,因此不想生小孩,和經濟情況未必有關。」
 
這個論述似有幾分道理。今天青年人的婚育觀念不同於昔日,確實是使得台灣今天結婚率、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但我們認為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影響台灣青年人不願結婚、不願生小孩的根本原因,絕對是經濟問題。其實,幾年前青年人走上街頭,豎起「生不起、養不起、住不起」標語時,已道出其間辛酸的處境。
 
大家都知道這幾年台灣民眾的平均薪資是停滯的,失業率是高的,但若翻開細部資料,查查年輕人的薪資、失業率等狀況,會赫然發現年輕人的經濟惡化情形,遠超過平均水準。根據統計顯示,今天青年人的經濟困境主要呈現在三方面:
 
其一,劇升的失業:依甫公布的失業報告,台灣9月的失業率雖已降至5.05%,但2029歲的青年人失業率高達8%~15%,相較去年底並沒有獲得明顯的改善。這個數字說明,當前青年人的就業困境仍比想像中嚴重許多。
 
其二,下滑的薪資:民國812024歲年輕人的月收入1.9萬元,2529歲年輕人為2.3萬元,到民國89年雙雙提升至2.5萬元及3.1萬元,薪資年年成長,社會洋溢著歡樂希望。這段期間青年人的結婚率、生育率極穩定,除了虎年以外每年出生人口總在3032萬人。 然而,從89年以後,青年人的薪資逐年下滑,去年2024歲青年人的月收入降至2.1萬元,2529歲也降至2.8萬元。青年人薪資倒退的情況,更甚於其他族群。
 
其三,沉重的房貸:青年人除了面對就業困難、收入大幅下滑之外,還面臨房價飆漲的局面,其處境可謂雪上加霜。依據內政部甫公布的住宅動向調查顯示,如今國人的貸款負擔率已升至32%,台北市購屋者的貸款負擔率更高達43%。試想,以逐年下滑的薪資,如何能追趕急速飆升的房價?當微薄的薪水有四成拿去償付貸款本息時,還剩多少錢可以生活,如此青年人哪來勇氣結婚生小孩?台灣的結婚率如何不下滑?出生人口又如何不劇降?以此看來,相較民國五十年代,今天青年人的貧困程度,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很明顯,結婚率、生育率及失業率這「三率」的走勢息息相關,近幾年台灣青年人失業率升高、薪資下滑,正是導致生育率、結婚率年年下降的根本原因。吳揆認為拚經濟降失業率的效果已經浮現,現在比較令他擔心的是生育率,但我們看法剛好相反。我們認為台灣表面失業人口雖然減少,但工時不足、薪資偏低的「隱藏性失業人口」仍居高不下。這些青年人依定義雖是就業者,但微薄的薪水、不穩定的工作,這樣的就業和失業何異?
 
最近這段時間政府為提升生育率挖空心思,忽而以百萬元徵選催生標語、忽而補貼未婚聯誼、忽而拍寶寶宣導短片,惟這些努力的成效難以期待。日前總統府財經月報群賢畢至,老少咸集,苦思對策,但所想到的還是育兒津貼、租稅抵減等老方法;然而這些補貼又受限於財政困難,難以推動,於是又要經建會攜回研究而於年底前提報告。
 
我們認為,只要青年人的就業環境不獲改善,所得無法提高,任憑政府製作再動人的催生口號、影片,給予再多的育兒津貼,仍難以提升結婚率、生育率。要紓解台灣少子化的危機,根本之途仍在於重視青年人的就業,改善青年人的失業困境。只有讓青年人的就業與所得穩定成長,生育率的回升才會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工商時報 本報訊 2010-11-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