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法條:土地法《第 233 條》釋函
--------------------------------------------------------------------------------
【公布日期文號】
八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一六號解釋
【要旨】
徵收補償地價因異議提交評定或評議後,應增加補償之數額過於龐大,應動支預備金,或有其他特殊情事,致未能於十五日內發給者,仍應於評定或評議結果確定之日起於相當之期限內儘速發給之
【內容】
解釋文
國家因公用或其他公益目的之必要,雖得依法徵收人民之財產,但應給予合理之補償。此項補償乃因財產之徵收,對被徵收財產之所有人而言,係為公共利益所受之特別犧牲,國家自應予以補償,以填補其財產權被剝奪或其權能受限制之損失。故補償不僅需相當,更應儘速發給,方符憲法第十五條規定,人民財產權應予保障之意旨。準此,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明定,徵收土地補償之地價及其他補償費,應於「公告期滿後十五日內」發給。此項法定期間,雖或因對徵收補償有異議,由該管地政機關提交評定或評議而得展延,然補償費額經評定或評議後,主管地政機關仍應即行通知需用土地人,並限期繳交轉發土地所有權人,其期限亦不得超過土地法上述規定之十五日(本院院字第二七Ο四號、釋字第一一Ο號解釋參照)。倘若應增加補償之數額過於龐大,應動支預備金,或有其他特殊情事,致未能於十五日內發給者,仍應於評定或評議結果確定之日起於相當之期限內儘速發給之,否則徵收土地核准案,即應失其效力。行政法院八十五年一月十七日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略謂:司法院釋字第一一Ο號解釋第三項,固謂徵收土地補償費額經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後,主管機關通知並轉發土地所有權人,不得超過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所規定之十五日期限,然縱已逾十五日期限,無從使已確定之徵收處分溯及發生失其效力之結果云云,其與本解釋意旨不符部分,於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旨意有違,應不予適用。
解釋理由書
憲法第十五條規定,人民之財產權應予保障。此一規定旨在確保個人依財產之存續狀態,行使其自由使用、收益及處分之權能,並免於遭受公權力或第三人之侵害。國家因公用或因其他公益目的之必要,雖得依法徵收人民之財產,但應給予合理之補償。此項補償乃係因財產徵收,對被徵收財產之所有人而言,係為公共利益所受之特別犧牲,國家自應予以補償,以填補其財產權被剝奪或其權能受限制之損失。故補償不僅需相當,為減少財產所有人之損害,更應儘速發給,方符憲法上開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本院釋字第四ΟΟ號、第四二五號解釋參照)。準此,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前段規定:「徵收土地應補償之地價及其他補償費,應於公告期滿後十五日內發給之。」此項期間雖或因對徵收補償有異議,經該管地政機關提交評定或評議而得展延,但補償費額一經評定或評議後,主管地政機關仍應即行通知需用土地人,並限期繳交,以轉發應受補償人,其期限亦不得超過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之十五日(本院院字第二七Ο四號、釋字第一一Ο號解釋參照)。上述徵收程序之嚴格要求,乃在貫徹國家因增進公共利益為公用徵收時,亦應兼顧確保人民財產權益之憲法意旨(本院釋字第四Ο九號解釋意旨參照)。對於土地法第二百二十七條所公告,被徵收土地應補償之費額,應受補償人有異議,而拒絕受領,依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得將款額提存之,但該項應補償之費額,如於提交評定或評議後,認應增加給付時,應增加發給之補償數額,倘未經依法發給,徵收處分即不得謂已因辦理上述提存而不影響其效力。此為有徵收即有補償,補償之發給與徵收土地核准處分之效力間,具有不可分之一體性所必然。觀諸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五條前段規定,「被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對於其土地之權利義務,於應受補償發給完竣時終止」亦明。至若應增加補償之數額過於龐大,需用土地人(機關)需動支預備金支應,或有其他特殊情事,致未能於十五日內發給者,仍應於評定或評議結果確定之日起於相當之期限內儘速發給之(依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二日公布之土地徵收條例第二十二條第四項為三個月),否則徵收土地核准案,即應失其效力。行政法院八十五年一月十七日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略謂:司法院釋字第一一Ο號解釋第三項,固謂徵收土地補償費額經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後,主管機關通知並轉發土地所有權人,不得超過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所規定之十五日期限,然縱已逾十五日期限,無從使已確定之徵收處分溯及發生失其效力之結果云云,其與本解釋意旨不符部分,於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旨意有違,應不予適用。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台(八八)內地字第八八八六五六五號函
【要旨】
徵收土地時,於地價補償外有關加發獎勵金、轉業輔導金…等應由各需地機關自行斟酌財力狀況及實際情形發給
【內容】
一、查台灣省政府前以八十五年三月七日八五府地二字第一四八四Ο八號函頒「台灣省土地徵收核發獎勵金、補助金及救濟金要點」,以統一該省土地徵收核發各項獎勵金、補助金及救濟金標準。上開要點之適用對象為該府及其所屬各機關;至各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如有需要,亦得比照辦理。然上開規定業經台灣省政府八十八年八月四日八八府法字第一五七九二四號函規定溯自八十八年七月一日起停止適用,是本部爰就前開要點究有無訂之必要,於本(八十八)年十月六日邀集有關機關會商,經獲致結論略以:「…是以,上開要點停止適用後,應由各需地機關斟酌處理。至究有無由核准徵收機關統一訂定之必要,由內政部洽法規會研究後再行處理。」上開會記錄,業於八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台(八八)內地字第八八九四Ο五二號函送在案,合先敘明。
二、經再洽商研究結果,按「查徵收土地之地價補償,平均地權條例第十條已有明文規定,地上改良物之查估補償,依土地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係屬縣市政府職權,…至有關加發獎勵金、轉業輔導金,並非法定補償範圍,應由各需地機關自行斟酌財力狀況及實際情形發給,法令並不禁止。」前經本部七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台內地字第五七二八四Ο號函釋在案,是有關獎勵金、補助金及救濟金等非屬法定補償範圍,係屬需地機關之行政裁量權,應由各需地機關視個別財力狀況為之。且查台灣省政府所訂之「台灣省土地徵收核發獎勵金、補助金及救濟金要點」係該府為提供該府及所屬各需地機關參考,基於需地機關之行政裁量權所訂定。然本部係代表國家行使核准徵收權之機關,有關獎勵金、補助金及救濟金之發放,既非屬現行法定補償範圍,故其核發標準自不宜由本部統一訂定,是以本案仍應由各需地機關依上開七十七年部函規定,本於權責自行斟酌處理。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台(八八)內地字第八八一四一○四號函
【要旨】
徵收土地補償費經法院判決確定由債權人領取,於訴訟期間補償費解繳法院孳生利息之歸屬
【內容】
一、案經函准司法院秘書長八十八年九月六日(八八)秘台廳民二字第一四八Ο七號函復:「按民事訴訟法第四百條第一項規定確定判決之既判力,惟於判決主文所判斷之訴訟標的始可發生,業經最高法院著有七十三年台上字第三二九二號判例,故債權人持憑確定判決請領補償費,如判決主文所判斷之訴訟標的並未及於利息債權,則非該確定判決既判力範圍效力所及。至於徵收之土地補償費所生之利息如何發放,與本院職掌無涉,本院未便表示意見,仍請貴部依職權為之。」因案關民法法定孳息歸屬疑義,復經函准法務部八十八年十一月四日法八八律決字號第Ο三九Ο九八號函以:「事涉判決效力範圍問題,請參考司法院秘書長八十八年九月六日(八八)秘台廳民二字第一四八Ο七號函之意見。」合先敘明。
二、按「有收取法定孳息權利之人,按其權利存續期間內之日數,取得其孳息。」為民法第七十條第二項所明定,本案法院判決原土地所有權人應分別將對桃園縣政府徵收該縣桃園市○○段○○○地號土地所發放之補償費請求權讓與債權人,債權人持憑該確定判決領取徵收土地補償費參照上開司法院秘書長函之意見,市縣地政機關僅得就判決主文所載徵收土地補償費發放予債權人。至於該項徵收土地補償費解繳法院期間孳生之利息歸屬,按上開民法規定意旨,法院判決確定後孳生之利息,得由債權人領取之;法院判決確定前孳生之利息,除由訴訟當事人協議領取外,為避免爭議,應另持憑其他足資證明當事人一方有權領取之文件發給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八年十一月九日台(八八)內地字第八八一三六一四號函
【要旨】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補償費所搭發之公共建設土地債券兌付期限屆至未兌領之處理
【內容】
案經函准財政部國庫署八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台庫中三字第八八一Ο一七三五Ο號函復略以:「…二、有關各縣市政府辦理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其地價補償費所搭發之土地債券,為避免因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死亡或因徵收爭議等其它原因,致債券兌領期限失效,而無法領取應得之徵收補償費,於債券最後一次還本付息日到期後,如原土地所有權人未領取,經各縣市政府依法提存法院,其自最後一次還本付息開付日所屬會計年度終了後五年屆滿前仍未請領者,請參酌中央銀行國庫局八十五年三月六日(八五)台央庫字第二六三號函,向法院聲請變換提存物,就已提存之土地債券兌換為現金後,再辦理提存。三、至原土地所有權人未領取,各縣市政府亦未依法提存法院之土地債券,得否由代發銀行先行兌換為現金以備發放乙節,仍應依法辦理提存,完成法定程序後,再依規定向法院聲請變換提存物為宜;另提存金所生利息,按『提存法施行細則』第三十四條規定,應歸屬原土地所有權人。」本部同意財政部國庫署上開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九三四九號函
【要旨】
因鄉鎮市公所未查報是否訂有三七五租約,致徵收補償費已由土地所有權人具領完竣,而未依規定將三分之一地價款補償耕地承租人,宜由主管機關依法追繳發給
【內容】
按「徵收土地應補償之地價及其他補償費,應於公告期滿後十五日內發給之。…。」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定有明文,本案如經地政機關確依上開規定發放補償費完竣,應已完成徵收法定程序,至本案未依平均地權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將土地所有權人所得之補償地價,扣除土地增值稅後餘額之三分之一,補償耕地承租人乙節,同意 貴處所擬意見,宜由主管機關依法追繳發給。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七五九○號
【要旨】
因土地徵收案件提行政訴訟,經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原處分乙案,該判決效力,並不及於同一徵收案其他未提行政訴訟之土地
【內容】
一、案經函准行政法院八十七年七月二日院曜文字第三八八號函略以:「系爭土地徵收案,因非屬必須合一確定之案件,故該判決效力,自僅及於提起行政訴訟三筆土地;至於同屬徵收範圍之兩筆土地(原所有權人為林○○),即不在本件訴訟範圍,應為該判決效力所不及。」
二、本部同意前開行政法院之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四八七五號函
【要旨】
奉准徵收案內,其中一筆土地因繕造徵收土地地價補償清冊漏列,致未發放徵收補償費,該筆土地已失其徵收效力
【內容】
按徵收土地應補償地價及其他補償費,應於公告期滿十五日內發給之,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前段訂有明文,未依上開規定限期發放補償完竣後,其徵收應屬無效(司法院三十三年院字第二七Ο四號解釋參照)。本案土地既因高雄縣政府未於公告期滿十五日內發放補償費,該筆土地已失其徵收效力而中止徵收程序,依本部七十九年十一月七日台(七九)內地字第八四七七四九號函規定,應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及土地他項權利人有關中止之事由,並辦理結案。如需地機關仍需使用該土地,自應重新辦理徵收。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台(八五)內地字第八五○七二○九號函
【要旨】
已核准徵收之土地,於徵收公告前,經辦理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致縣(市)政府未能通知公告徵收時土地登記簿所載之土地所有權人領取補償費,原徵收土地案效力未及於該土地所有權人。
【內容】
通知核准徵收土地案時,應即公告,並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及土地他項權利人。同法施行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並規定依土地法第二百二十七條所為通知,於被徵收土地已登記者,應依照登記簿所載之土地所有權人及土地他項權利人姓名住所,以書面通知。又同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徵收土地應補償之地價及其他補償費,應於公告期滿後第十五日內發給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一一Ο號解釋亦釋明:「需用土地人不於公告完畢後十五日內將應補償地價及其他補償費額繳交主管地政機關發給完竣者,依照本院院字第二七Ο四號解釋其徵收土地核准案自應從此失其效力。」準此,本案既經貴處查明公告錯誤,未依照登記簿所載之土地所有權人,以書面通知,且徵收補償費迄未發放,該徵收土地案效力自無從及於該土地所有權人,故本案土地如仍需使用時,應以補辦徵收方式辦理。又土地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市、縣地政機關於接到中央地政機關或省政府通知核准徵收土地案時,應即公告…,本案經 貴府七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核准徵收後,雲林縣政府何以遲至七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始公告徵收,有無疏失責任,請查明依法處理。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四年四月十日台(八四)內地字第八四○五一七三號函
【要旨】
遺產之土地被徵收時,遺產管理人具領徵收地價補償費,並非變賣遺產,無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第二項應經親屬會議同意之適用
【內容】
案經函淮法務部上開函略以:「案經轉准司法院秘書長八十四年三月十六日(八四)秘台廳民三字第Ο四九三四號函略以:『按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第二項係規定為清償債權或交付遺贈物之必要,遺產管理人經親屬會議之同意,得變賣遺產。遺產之土地被徵收時,徵收地價補償費之具領,並非變賣遺產,似不生適用上述規定,應經親屬會議同意之問題。此在法院指定之遺產管理人,本諸相同理由,應無不同。』」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年十一月七日台(八十)內地字第八○七六二二九號函
【要旨】
債權人尚未持憑法院確定判決辦妥所有權移轉登記前,債務人仍為土地所有權人,不因確定判決之請求權已否罹於時效而有影響
【內容】
按「法院命債務人李君等應將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與債權人邱春木之判決,係命債務人為一定之意思表示,依強制執行法第一百三十條前段規定:『為執行名義之判決,係命債務人為一定之意思表示而不表示者,視為自判決確定時已為其意思表示。』債權人自獲勝訴確定判決時起,可憑該確定判決,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二十六條第四款,單獨向地政機關申請辦理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無庸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但在債權人邱君未依法辦妥所有權移轉登記前,邱君尚未取得該土地所有權,債務人李君等仍為土地所有權人,此項物權之歸屬,要不因上開確定判決之請求權已否罹於時效,而有影響。」上開見解,經本部函法務部八十年十月二十八日法(八十)律一六Ο八四號函轉准司法院秘書長八十年十月十八日(八十)秘台廳(一)字第Ο二一九五號函敘有案。是以本案仍請依本部八十年六月二十六日台內地字第九三七四二二號函意旨辦理。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二十六條修正後為第二十七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年六月二十六日台(八十)內地字第九三七四二二號函
【要旨】
依法院和解調解成立有移轉登記請求權人,於辦竣移轉登記前,主管機關不宜認係土地所有權人而發放徵收土地地價補償費
【內容】
一、本案經函法務部八十年六月十八日法八十律Ο八九七二號函以轉據司法院秘書長八十年六月十一日秘台廳(一)字第一六二一號略以:「按民法第七百五十九條規定因法院之判決,於登記前,即取得不動產物權者,僅形成判決(如分割共有物之判決)始足當之;又訴訟上和解或調解成立者,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八十條第一項、第四百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固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惟其本質與判決並非相同,故形成判決所生之形成力,無由當事人以和解或調解方式代之,最高法院四十三年台上字第一Ο一六號、五十八年台上字第一五Ο二號、六十五年台上字第一七九七號判例可資參照。來函所附之和解筆錄,係就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事項成立訴訟上和解,雖與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權利人可持之向地政機關申請辦理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然無形成判決之形成力。故於移轉登記辦妥前,因尚未取得土地所有權,自非該土地之所有權人,主管機關似不宜以其持有上開和解筆錄,即認為土地所有權人而發放徵收土地之地價補償費。
二、本部同意上開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九年十一月七日台(七九)內地字第八四七七四九號函
【要旨】
土地徵收未依法定期限發放補償費致失其徵收效力而中止徵收程序,應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及他項權利人有關中止徵收之事由
【內容】
本案新竹縣轄區部分之用地徵收,既經該縣地政機關依法定程序辦理協議補償、評議、公告徵收並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及土地他項權利人,今因需用土地機關未將補償款項撥交該縣地政機關辦理發放,致失其徵收效力而中止徵收程序,應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及土地他項權利人有關中止徵收之事由,並辦理結案事宜。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九年一月二十日台(七九)內地字第七七二一五七號函
【要旨】
徵收土地地上權設定之範圍僅限於被徵收土地之部分而無法協議清償時,得將地上權設定面積之地價補償費提存
【內容】
關於奉准徵收土地設定有地上權,無法協議清償時,應如何辦理疑義乙案,仍請依本部七十八年十月十六日台(七八)內地字第七四八六四九號函規定,唯如地上權之設定範圍僅限於被徵收土地之部分者,同意 貴處所擬就被徵收土地面積扣除地上權設定範圍(面積)後之地價補償費先行發給徵收土地所有權人,而將地上權設定面積之地價補償費提存待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八年七月十三日台(七八)內地字第七一五七一九號函
【要旨】
土地徵收法令補充規定九(二)後段規定徵收土地地價補償費之核發對象,可由判決取得土地權利者具領,所稱「判決」,係指「形成判決」而言
【內容】
一、案經函准法務部七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法(七八)律一一七四Ο號函轉司法院秘書長七十八年六月十六日秘台廳(一)字第Ο一五七三號函復略以:「按依法院之確定判決,不待登記即可取得不動產物權者,唯法院對形成之訴所為之形成判決始有之(如分割共有物之判決) ,不包括給付判決,而形成之訴僅能以判決為之。」係指對給付之訴所為之和解與確定之給付判決有同一之效力而言,並不包括形成判決,故和解同意移轉不動產所有權登記於他人者,於未經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前,他人仍未取得不動產所有權。至尚未取得所有權之該他人,持憑和解筆錄請領徵收該不動產之補償費,可否發給一節,係屬辦理徵收機關之職權認定範圍,應由該機關依有關徵收法令規定辦理之」。
二、本部同意司法院秘書長前開函意見,本部七十八年一月五日台內地字第六六一九九一號函頒「土地徵收法令補充規定」第九點第二項後段規定有關徵收土地地價補償費之核發對象,可由因判決取得土地權利者具領,此所指之「判決」,係指形成判決而言。
三、略(按:第三點規定業經本部八十年九月十三日台(八十)內地字第八Ο七一八三八號函停止適用)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台(七七)內地字第五七二八四○號函
【要旨】
徵收土地時,於地價補償外有關加發獎勵金、轉業輔導金…等應由各需地機關自行斟酌財力狀況及實際情形發給
【內容】
查徵收土地之地價補償,平均地權條例第十條已有明文規定,地上改良物之查估補償,依土地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係屬縣市政府職權,故上開二項補償,貴府應督導所屬縣市政府切實依法辦理;關於被徵收土地減免土地增值稅乙節,平均地權條例第四十二條已有減免標準之規定;至有關加發獎勵金,轉業輔導金、救濟金等,並非法定補償範圍,應由各需地機關自行斟酌財力狀況及實際情形發給,法令並不禁止。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台(七五)內地字第四○五一八七號函
【要旨】
徵收補償費不得分期發放
【內容】
貴處函為台南縣新化鎮公所為開闢都市計畫道路擬徵收台糖公司土地,其補償地價能否分十年發放疑義乙案,請依行政院七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台七十四內一六二八Ο號函釋意旨辦理。
附:行政院七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台(七四)內一六二八Ο號函
主旨:所報「高雄市政府已闢建公共設施使用私有土地待補償案件處理要點」,請核備一案,請照內政部議復意見辦理。
說明:內政部議復意見如下:
按政府機關使用私有土地辦理徵收時,其補償地價及其他補償費應於公告期滿後十五日內發給之,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前段訂有明文,其未依上開規定期限發放補償完竣者,其徵收應屬無效(司法院三十三年院字第二七Ο四號解釋參照)。足見政府機關徵收私有土地,須以補償為生效要件,否則,土地徵收無由成立。若政府機關徵收土地應為補償之公法上義務,得因被徵收土地所有人同意而怠於行使,顯與上開法條之精神不符,亦易滋流弊,有失政府應保障人民財產權之職責。本案高雄市政府為解決已闢建為公共設施使用私有土地補償案件,如限於經費預算無法一次徵收補償時,似宜採協議價購方式,徵收土地所有權人同意後分期償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三年十一月六日台(七七)內地字第二六九七四六號函
【要旨】
由繼承人受領徵收補償費時,免繳驗遺產稅證明文件
【內容】
案經本部以七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台內地字第二三九Ο四五號及七十三年八月七日台內地字第二四四三Ο八號函請財政部表示意見,茲准財政部七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台財稅第六一六一八號函復以「被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死亡,由其繼承人受領補償之繼承人姓名、住址、金額、案號等通報被繼承人死亡時戶籍所在地之稽徵機關以憑核課遺產稅。」本案應依上開財政部意見辦理。
附:內政部七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台(七三)內地字第二三九Ο四五號函
查徵收土地為強制性取得土地所有權,兼以補償難期所有人滿意,已為社會各方關注,故於應領取之補償及各項不必要之手續,宜儘量簡化,避免繁苛,故本案似以照台灣省地政處意見為妥。
附:內政部七十三年八月七日台(七三)內地字第二四四三Ο八號函
本案本部認為市縣地政機關於發放徵收補償地價時,無需扣繳遺產稅,而被徵收土地之繼承人於受領補償費時,亦無需繳驗遺產稅證明文件,其理由如次: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地政機關於發放徵收補償費,應代為扣繳之土地稅捐及滯納金之標的,依平均地權條例第七十九條與其施行細則第四十一條以及土地稅法第一條規定,應以被徵收土地本身應納未納之地價稅、田賦、土地增值稅及滯納金為限,並未包括遺產稅。
二、徵收私有土地係政府基於公權力強制取得私有土地之行為,徵收土地已遭致大多數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之不滿,兼以徵收補償難與土地所有權人預期者一致,已為社會各方所關注,故發放徵收補償地價之手續,宜儘量簡化;如對被徵收土地之繼承人規定必須檢附遺產稅繳清或免稅證明文件,始可具領補償地價,非但於法無據,且徒滋困擾。又依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徵收補償地價應於徵收公告期滿後十五日內發給之,如於發放補償地價時,再考慮遺產稅之稽徵問題,必將無法於法定期間內辦理補償完竣,而導致徵收案無效,其影響之重大,亟應正視。
三、按貴部六十九年十月三十日台財稅第三九Ο二Ο號函旨在釋明「徵收未辦繼承登記之土地現值之計算基礎,應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十條及土地稅法第三十一條第二項規定辦理」,本案癥結所在,乃為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死亡之事實,地政機關及稅捐機關須俟發放徵收補償地價時始能知悉,故對該土地增值稅之課徵,即無從依土地稅法第三十一條第二項規定,以繼承開始時該土地之公告現值核計,惟縱有此種情形發生,亦可依貴部上開函釋退還繼承人溢繳之土地增值稅,即能解決問題,根本不涉及繼承人於受領補償費時,應否繳驗遺產稅證明文件問題;茲台灣省稅務局七十年十一月十六日稅一字第六一四Ο九號函,根據前揭貴部函釋另行規定「該項土地應先核課遺產稅,於受領補償費時,仍應繳驗遺產稅證明文件」,似屬誤解前揭貴部函釋意旨,並因而造成縣市稅捐及地政機關執行上之困擾,此種情形應請迅速改善,以免妨礙土地徵收作業之進行。
--------------------------------------------------------------------------------
【公布日期文號】
司法院三十三年七月十日院字第二七○四解釋
【要旨】
徵收土地公告完畢後十五日內,需用土地人不將補償地價及其他補償費繳交主管地政機關發給完竣者,徵收從此失效
【內容】
需用土地人不依土地法第三百六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於公告完畢後十五日內將應補償地價及其他補償費額繳交主管地政機關發給完竣者,法律上既無強制需用土地人繳交之規定,實際上亦未便使徵收土地核准案久懸不決,尋繹立法本旨,徵收土地核准案自應解為從此失其效力。土地所有人如因此而受損害者,得向需用土地人請求賠償。
(按:原土地法第三百六十八條修正後為第二百三十三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議決釋字第一一○號解釋令
【要旨】
徵收土地之地價補償及發放,應在法定期限內辦理,逾期失其徵收效力
【內容】
解釋文:
一、需用土地人及土地所有人對於被徵收土地之應補償費額均未表示異議者,主管地政機關不得援用土地法第二百四十七條逕自廢棄原公告之估定地價,而提交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之。
二、需用土地人不於公告完畢後十五日內將應補償地價及其他補償費額繳交主管地政機關發給完竣者,依照本院院字第二七Ο四號解釋其徵收土地核准案自應從此失其效力,但於上開期間內因對補償之估定有異議,而由該管市縣地政機關依法提交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或經土地所有人同意延期繳交有案者,不在此限。
三、徵收土地補償費額經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後,應由主管地政機關即行通知需用土地人,並限期繳交轉發土地所有人,其限期酌量實際情形定之,但不超過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所規定十五日之期限。
解釋理由書:
一、查被徵收土地補償費額其地價已依法規定者,應依其法定地價補償之,但雖有法定地價而其所有權經過移轉者,依其最後移轉者之地價,其未經依法規定地價,其補償費額由該管地政機關估定之,如對於估定地價有異議時,該管地政機關應提交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之,此為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九條及第二百四十七條所明定。依此規定如需用土地人及土地所有人對於估定價額均未表示異議,則主管地政機關自無權逕行廢棄原公告地價而提交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另行評定之。
二、依照本院院字第二七Ο四號解釋需用土地人不於公告完畢後十五日內繳交補償費者,其徵收土地核准案固應失其效力,但在上開法定期間內因對於補償之估定有異議,而由該管市縣地政機關依法提交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則補償價額尚待評定或於上開法定期間內需用土地人經土地所有人同意延期繳交有案者,亦無害於土地所有人之利益,其徵收土地核准案自不因之失其效力。
三、徵收土地補償費之發給期限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特別規定者,其目的在防止徵收土地核准案久懸不決及減少土地所有人之損害而保障其私權,至因公告之估定地價發生異議,由主管地政機關提交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另行評定時,同法對於其所評定之地價繳交發給期限雖無規定,惟基於上開理由,主管徵收機關於該委員會評定後,應即通知需用土地人並限期繳交轉發土地所有人,其期間亦不得超過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所定之十五日。
本件准行政、監察兩院先後聲請解釋,其疑義之重點相同,應予合併解釋,特此敘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