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土地買賣諮詢★{地稅釋函}土地稅法第39-2條(農業用地移轉應否課稅規定)釋函(七)

土地稅法第39-2條(農業用地移轉應否課稅規定)釋函()
--------------------------------------------------------------------------------
釋示函令標題
農地經變更為河川區土地在徵收前仍作農業使用移轉時仍可免稅
釋示函令內容(如文號)
主旨:農業用地經都市計畫變更為河川區土地,在未依水利法徵收前,如經查明仍作農業使用且未違反水利法規及都市計畫書管制規定者,准照行政院85/03/138506867號函規定,其移轉或繼承時,仍有土地稅法第39條之21項及農業發展條例第31條規定之適用。說明:三、本案有關原為農業用地經都市計畫變更為河川區土地,其於移轉或繼承時,可否適用上揭院函核釋乙節,經函准內政部86/03/21台(86)內地字第8674665號函復以:「查為配合河川治理計畫,都市計畫主管機關於擬定或變更都市計畫時,通常會將河川地區土地劃定為都市計畫行水區、水岸發展區或河川區…等使用分區,該等使用分區之名稱雖有不同,惟其劃定目的與性質並無二致,為避免混淆,本部業依全國水利問題會議結論以79/03/30台(79)內營字第770792號函請各級地方政府統一以『河川區』之名稱劃定。準此,農業用地經都市計畫變更為上述使用分區,在未依水利法徵收前,如經查明仍作農業使用且未違反水利法規及都市計畫書管制規定者,似宜均准其適用行政院85/03/13台八十五財06867號函之規定」。本部同意上開內政部意見。(編者註:本函係適用於89128日土地稅法第39條之2修正生效前之案件)(財政部86/05/06台財稅第861892301號函)
--------------------------------------------------------------------------------
釋示函令標題
持分共有農地移轉可依分管土地部分是否農用核定徵免
釋示函令內容(如文號)
主旨:有關持分共有農地移轉或被法院拍賣,可否依共有人之分管契約書或法院民事執行處調查筆錄所載分管位置圖,就分管土地部分查明是否作農業使用後,依土地稅法第39條之21項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一案。說明:二、查農業發展條例第30條前段規定:「每宗耕地不得分割或移轉為共有。」部分共有耕地因上開規定而無法分割,如因部分共有人未依法作農業使用,而使整宗土地均不得依土地稅法第39條之21項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似有未公;耕地以外之其他農業用地雖無上開規定之限制,惟其為共有時,如有類似情形,亦應比照耕地辦理,始稱合理,故為兼顧當事人之權益,倘共有農地經全體共有人訂有分管契約者,得依分管契約所載位置,按其實際使用情形依土地稅法第39條之21項規定核定徵免。至持分共有農地被法院拍賣,共有人間未訂定分管契約,法院民事執行處調查筆錄所載分管位置圖,得否視為分管契約乙節,查民法第153條第1項規定,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故該調查筆錄如經查明確由全體共有人簽名承認,應足以證明共有人間對土地分管有合致之意思表示,該調查筆錄所載分管位置圖得視為分管契約。三、本案參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88/11/2488)農企字第88156365號函及內政部88/11/20台(88)內地字第8814202號函辦理。(編者註:本函係適用於89128日土地稅法第39條之2修正生效前之案件)(財政部89/01/27台財稅第0890450597號函)
--------------------------------------------------------------------------------
釋示函令標題
於免稅條文增訂前已變更為非農地其移轉無免稅之適用
釋示函令內容(如文號)
主旨:關於原為農業用地經都市計畫規劃為台中港特定區計畫「港區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嗣後變更為「港埠專用區」,其於繼承或贈與時,准依行政院83/11/2883財字第44533號函規定免徵遺產稅或贈與稅。說明:二、本案系爭土地,依交通部89/09/22交航89字第009698號函之「台中港區工業專用區土地Ⅱ稅賦問題」協調會議紀錄,認符合行政院83/11/2883財字第44533號函規定要件,則其於繼承、贈與移轉時應有上開院函免徵遺產稅或贈與稅之適用,並對本函發布時,尚未核課確定案件有其適用。三、另土地增值稅部分,因其農業用地免稅規定,係於7281日修正農業發展條例第27條所增訂,故上揭行政院函之適用,應以移轉土地於7283日農業發展條例修正生效日後,仍符合同條例施行細則第14條規定範疇之農業用地,嗣經都市計畫變更為非農業用地者始有其適用,前經本部86/10/22台財稅第861922200號函釋有案。本案系爭土地於60年間既經變更為港埠用地(非農業用地),其於7283日農業發展條例修正生效日後非屬農業用地,故於移轉時並無土地稅法第39條之21項規定之適用。(編者註:本函係適用於89128日土地稅法第39條之2修正生效前之案件)(財政部91/05/21台財稅字第0910453054號函)
--------------------------------------------------------------------------------
釋示函令標題
教會或公司利用農民名義免稅取得農地應否補稅釋疑
釋示函令內容(如文號)
主旨:有關貴縣縣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對楊林○○及郭○○因補徵土地增值稅事訴願案所涉及修正前土地稅法第39條之21項相關之適用疑義一案,請查明實情,本於職權辦理。說明:二、按法律保留原則於租稅法上之意義,係指課稅須有法律之明文依據,是以,憲法第19條明文規定,人民僅依法律規定始負納稅義務,即所謂租稅法律主義;又其範圍,依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217號解釋:「係指人民僅依法律所定之納稅主體、稅目、稅率、納稅方法及納稅期間等項而負納稅之義務」,故人民之行為如確已符合法律之課稅構成要件,本應依法課稅。惟因課稅對象的經濟活動複雜,難以法律加以完整規定,故為實現衡量個人之租稅負擔能力而課徵租稅之租稅公平主義,並防止規避租稅而確保租稅之徵收,在租稅法之解釋及課稅構成要件之認定上,如發生法律形式、名義或外觀與真實之事實、實態或經濟負擔有所不同時,則租稅之課徵基礎,應著重於事實上存在之實質,此為租稅法學所通稱之實質課稅原則之意涵。次查依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06號解釋理由書「有關稅法之規定,主管機關得本於租稅法律主義之精神,依各該法律之立法目的,衡酌租稅經濟上之功能及實現課稅之公平原則,為必要之釋示,迭經本院釋字第420號及第438號等解釋闡示在案。」爰此,對於在經濟實質上已具備課稅構成要件者,雖行為人蓄意使外在之外觀或形式不具備課稅要件,仍宜對其課稅,合先敘明。三、查891月修正前之土地稅法第39條之21項明定免徵土地增值稅規定之適用要件為「移轉與自行耕作之農民繼續耕作者」,其立法意旨在便利自耕農民取得農地,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故出賣人移轉農地所有權與具農民身分之人,實際上亦由該農民繼續耕作,始符合前揭土地稅法規定而免徵土地增值稅;惟如無農民身分之人,利用符合上開免稅規定之農民名義購買農地,形式上雖符合上開免稅規定,而實質上係以迂迴、不正當的方式避免滿足稅捐構成要件,以規避稅捐之脫法行為,自不符合前揭土地稅法免徵土地增值稅之規範要件與立法意旨,而不得適用免徵土地增值稅之規定。故本部80/06/18台財稅第800146917號函釋有關非農民以脫法行為,利用農民名義移轉農地,並申請免徵土地增值稅,涉及逃漏土地增值稅情事,為維護租稅公平,並兼顧租稅法律主義之原則,仍應依相關規定向法定之納稅義務人補徵土地增值稅,係本於租稅法律主義之精神,依修正前土地稅法第39條之21項之立法目的,衡酌租稅經濟上之功能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為必要之釋示,並未逾越母法之規定,亦應符合法律保留原則。四、依訴願法第96條規定:「原行政處分經撤銷後,原行政處分機關須重為處分者,應依訴願決定意旨為之,並將處理情形以書面告知受理訴願機關。」有關財團法人○○教會台灣總會利用農民名義取得並移轉免稅農地訴願案件,既經貴縣縣政府於91/03/27府法濟字第0910047049號訴願決定:「原處分及原復查決定均撤銷,由原處分機關另為適法之處分。」一節,請本於職權依訴願決定之意旨並參考上述修正前土地稅法第39條之21項免稅規定、立法意旨及本部相關函釋為適法之處分。至於○○公司假借農民名義取得農地案件,其雖非土地登記所有權人,因其係實際出資購買土地者,並以該土地設定高額抵押權,得否認定該公司亦受有土地自然漲價利益乙節,核屬個案認定問題,請本職權查明實情,並參照前述相關規定辦理。(編者註:本函係適用於89128日土地稅法第39條之2修正生效前之案件)(財政部92/07/02台財稅字第0920453519號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