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法條:土地登記規則 《第 143 條》釋函 {一}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二年二月十九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九二00八一八四五號函
【要旨】建築物法定空地所有權人,無論是否仍有該建築物或坐落基地所有權,皆不得單獨拋棄其法定空地所有權
【內容】一、「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物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因拋棄而消滅。」及「本法所稱建築基地,為供建築物本身所占之地面及其所應留設之法定空地。……應留設之法定空地,非依規定不得分割、移轉,並不得重複使用;其分割辦法,由內政部定之。」、「私有土地之所有權消滅者,為國有土地。」及「前項私有土地所有權之拋棄,登記機關應於辦理塗銷登記後,隨即為國有之登記。」分為民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項及第七百六十四條、建築法第十一條、土地法第十條第二項及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二項所明定,合先敘明。
二、物權為財產權,權利人原則上固得任意拋棄,但其權利如與他人利益有關時,自須加以限制。私有土地所有權拋棄,依土地法第十條第二項及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於塗銷登記後,該土地應登記為國有土地,由國庫原始取得,土地上之一切負擔即應歸於消滅(法務部七十六年九月二日法七十六律字第一0三二八號函及溫豐文著「土地法」第四十八頁參照)。而建築物法定空地,依建築法第十一條規定,係屬建築基地之一部分,其於建築基地建築使用時,應留設一定比例面積之空地,旨在維護建築物便於日照、通風、採光及防火等,以增進建築物使用人之舒適、安全與衛生等公共利益,故該法條第三項明定應留設之法定空地,負有「非依規定不得分割、移轉,並不得重複使用」之使用負擔,從而所有權人應無從拋棄該空地所有權,而由國庫原始取得,進而免除該土地上原有之使用負擔,其所為之拋棄行為,乃屬違反建築法應保留空地以維護公同利益之規定及意旨,亦即民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項所禁止之行為,牴觸權利濫用禁止原則,且有迂迴脫法行為之嫌,與上開建築法第十一條之立法精神有悖(法務部九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法律字第0九一00一八五三0號函參照)。是以,基於法定空地為建築基地之一部分,為維護建築法應保留空地以維護公同利益之規定及意旨,建築物法定空地所有權人,無論是否仍有該建築物或坐落基地所有權,皆不宜單獨拋棄其法定空地所有權。
三、至於具體個案倘經法院判決確定者,依訴願法第九十五條及行政訴訟法第二百十六條規定,該確定判決僅就該個案有拘束力。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一年十二月九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九一00一八四三0號函
【要旨】關於設定有他項權利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判決塗銷登記事宜
【內容】一、按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經法院判決塗銷,原設定之抵押權不受影響。登記機關辦理塗銷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時,仍應保留他項權利部,並於登記完畢後通知抵押權人,為本部七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台(七六)內地字第四八0七四七號函所釋示。惟查現行作業系統,他項權利部無法單獨存在,故為因應登記實務之需要,同意貴處所擬意見,僅塗銷所有權部,並以一般註記事項「00」將辦理塗銷所有權之情形,於標示部其他登記事項欄註記。
二、修訂登記原因標準用語「判決塗銷」、「和解塗銷」及「調解塗銷」,其意義及適用部別如後:(附件)
函令附件 1 筆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年五月二日台(九○)內中地字第九○○六四六○號函
【要旨】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經撤銷後,不得撤銷買賣所有權移轉登記
【內容】案經函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九十年四月二日(九Ο)農企字第Ο九ΟΟ一一四一八八號函略以:「查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一條係規定耕地符合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始得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係證明該農地確作農業使用,其符合土地使用管制規定當無疑義。耕地如不符合農業使用認定基準,仍有可能符合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如此情形其移轉登記並無違反該條文規定;尤以該條文對耕地違規使用禁止移轉之規定,係對違規使用之原土地所有權人之懲處,如因『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遭撤銷,而塗銷其所有權移轉登記,對承受人顯有不公,且有違法律保護善意第三人之原則;此與自耕能力證明書遭撤銷而塗銷移轉登記之情況似有不同,蓋因自耕能力證明書係拘束耕地承受人必須有自耕能力,若不具自耕能力(自耕能力證明書遭撤銷),當不得承受耕地。准此,則『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縱經撤銷,業已完成耕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之案件,似不宜逕予塗銷其所有權移轉登記。」本案請依上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年一月十六日台(九○)內中地字第九○八○二二四號函
【要旨】持憑法院和解筆錄確認買賣契約無效,申請回復所有權登記,免納登記規費
【內容】按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依本規則登記之土地權利,因權利之拋棄、混同、存續期間屆滿、債務清償、撤銷權之行使或法院確定判決等,致權利消滅時,應申請塗銷登記。」本案申請人持憑法院和解筆錄確認買賣契約無效,申請回復所有權登記,即該所有權之權利變更登記自始不存在所為之塗銷,並同時回復原有權利狀態之登記,非屬所有權之移轉登記,應依上開規定申請塗銷登記,並依土地法第七十八條第四款規定免繳納登記費。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修正後為第一百四十三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七月四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九一○二○三號函
【要旨】拍定人辦竣農地所有權移轉登記後,原核發機關撤銷自耕能力證明書,於土地法第30條刪除後,原登記機關仍應塗銷其所有權移轉登記
【內容】查「私有農地所有權移轉登記完畢後,經該管鄉(鎮、市、區)公所查明承受人不具備自耕能力而撤銷該自耕能力證明書時,原登記機關得逕行塗銷其所有權移轉登記。」為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第三七九解釋意旨,次查司法院秘書長八十七年一月十七日(八七)秘台廳民二字第Ο一七四三號函略以:「...不動產拍定並發給權利移轉證書後,拍定程序即已終結,執行法院無從撤銷拍定,以除去所有權移轉之效果。」本案拍定人於辦竣所有權移轉登記後,經核發機關撤銷自耕能力證明書,宜請依前揭大法官解釋塗銷其所有權移轉登記,惟拍定人再持憑法院原核發之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明書,申請農地所有權拍賣移轉登記時,登記機關自可依本部八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八九)內中地字第八九Ο六九八三號函釋受理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九一一四七三號函
【要旨】土地法第30條刪除後方撤銷自耕能力證明書,原登記機關自無需塗銷其所有權移轉登記
【內容】查本部八十九年五月三日台(八九)內地字第八九Ο三三Ο六號略以:「...於土地法第三十條刪除前所核發之自耕能力證明書,縱經發現不合自耕能力證明書申請及核發注意事項,於該條文刪除後,亦無撤銷該自耕能力證明書之必要。...」本案於刪除土地法第三十條之後撤銷自耕能力證明書,依上開函釋,應無撤銷該自耕能力證明書之必要,爰此登記機關自無需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八年八月六日台(八八)內中地字第八八○三七○九號函
【要旨】拋棄建物基地所有權,僅於不違反公共利益或不以損害他人利益為主要目的時,始得為之
【內容】按「物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因拋棄而消滅。」、「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分為民法第七百六十四條及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項所明定,又權利之行使,是否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應就權利人因權利行使所能取得之利益,與他人及國家社會因其權利行使所受之損害,比較衡量定之。倘其權利之行使,自己所得之利益極小而他人及國家社會所受之損害甚大者,非不得視為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此乃權利社會化之基本內涵所必然之解釋,亦有最高法院七十一年台上字第七三七號判例可供參照。本案申請人申辦拋棄建物基地持分所有權,依民法第七百六十四條及土地登記規則第二十八條規定意旨,自得單獨拋棄。惟其權利之行使,是否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有待認定,仍請參酌前開民法有關規定及最高法院判例要旨核處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九○九五八號函
【要旨】因稅捐稽徵機關誤發免稅證明書而辦畢移轉登記之土地,得由當事人雙方會同申辦塗銷移轉登記
【內容】案經本部邀同財政部、法務部、省市政府地政處、花蓮縣政府、花蓮地政事務所開會研商獲致結論略以:「本案財團法人○○事業基金會將其坐落於花蓮市○○段○○地號土地,於民國八十二年間贈與財團法人○○綜合醫院時,雙方所訂之契約書中附有解除條件即『本贈與土地若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應納贈與稅或土地增值稅時,本契約自始無效,乙方(即受贈人)同意無條件將本契約土地回復為甲方(即贈與人)所有』,嗣經取得花蓮稅捐稽徵處核發之土地增值稅免稅證明書及財政部台灣省北區國稅局核發之贈與稅不計入總額證明書後,雙方遂於八十二年一月五日辦理所有權贈與移轉登記完畢。惟花蓮稅捐稽徵處復於八十六年十一月六日以花稅財字第四九三一五號函通知該醫院補繳土地增值稅計伍仟玖百餘萬元。本案據財政部代表表示民國八十二年間之土地增值稅免稅證明書係花蓮稅捐稽徵處誤發,如當時稅捐稽徵機關無誤發土地增值稅免稅證明書,今當事人自無塗銷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之問題。又該贈與登記所依據之贈與移轉契約附有解除條件,依民法第九十九條第二項規定:『附解除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失其效力。』,本案雙方當事人均認解除條件業已成就,並均同意辦理塗銷該土地所有權贈與移轉登記,回復原贈與人所有。是以,本案既係因稅捐稽徵機關之疏失所導致,經考量政府機關行政一體之原則,減輕民眾因政府機關之疏失所導致之損害,應由花蓮稅捐稽徵處敘明事實函知花蓮地政事務所,並由當事人雙方會同申辦塗銷所有權贈與移轉登記,回復為原贈與人名義。」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六月三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五五八六號函
【要旨】依法院判決申辦土地登記,應僅就法院判決主文所判斷之標的為之
【內容】主旨:有關共有土地經法院判決共有物分割,原抵押權分別轉載於分割後之各筆土地,原債權人就其取得持分進行塗銷抵押權訴訟,並獲判決塗銷確定處分,對其他各筆土地因分割而轉載之抵押權,可否援用該判決結果一併辦理抵押權塗銷登記疑義乙案,復請查照。
說明:
一、略。
二、案經函准司法院秘書長八十七年二月五日(八七)秘台廳民二字第Ο二八三九號函略以:「二、按『民事訴訟法第四百條規定確定判決之既判力,惟於判決主文所判斷之訴訟標的,始可發生。』業經最高法院七十三年台上字第三二九二號判例指明在案。又法律關係之一部為判決標的者,其判決之既判力僅及於法律關係之一部,故已登記之土地權利,如非屬判決主文所判斷之訴訟標的,尚非確定判決既判力所及,縱法院之判決係就法律關係之一部為之,其他部分未經於判決主文判斷者,似亦非該確定判決既判力所及。 ...」
三、本部同意上開司法院秘書長意見,本案請參酌上開意見辦理。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一年三月九日台(八一)內地字第八一七一五○一號函
【要旨】被徵收土地未辦妥徵收移轉登記,原所有權人死亡後,其繼承人申請將部分土地抵繳遺產稅,並已辦畢登記為國有,原徵收機關可依法訴請塗銷該項登記
【內容】案經函准法務部八十一年二月二十日法八十一律Ο二三六三號函以:「按民法第七百五十九條規定:『因 ...公用徵收...,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非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是以如經完成徵收程序後,國家即依法原始取得所有權,僅未辦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復依民法第一百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所為之處分,經有權利人之承認始生效力。』及土地登記規則第七條規定:『依本規則登記之土地權利,除本規則另有規定外,非有法律上原因,經法院判決塗銷確定者,登記機關不得為塗銷登記。 』因此,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所為之處分,在未經權利人同意前不生效力,此與撤銷權之行使有別。本件土地如已完成徵收程序,國家即依法原始取得所有權(參照行政法院二十四年判字第十八號判例),縱被徵收土地之原所有權人死亡後,其繼承人申請以部分業經徵收之土地抵繳遺產稅,而辦畢登記為國有,依上開說明,原徵收機關可依法訴請塗銷該項登記後,再以徵收為由登記為國有。」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年八月五日台(八○)內地字第八○○一七三六號函
【要旨】設定有地役權之土地所有權不得拋棄
【內容】一、案經本部函准法務部八十年七月二十二日法八十律一Ο九一五號函以:「某甲不得拋棄設定有地役權之土地所有權,其理由如左:
(一)民法第七百六十四條規定:『物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因拋棄而消滅。』所謂拋棄,係指依物權權利人之意思表示,使物權歸於消滅之單獨行為。如拋棄者為土地所有權,依土地法第十條第二項及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該土地應登記為國有土地,係由國庫原始取得(請參照本部七十六年九月二日法七十六律字第一Ο三二八號函,另參考德國民法第九百二十八條第二項),該土地上之一切負擔即應歸於消滅。惟如物權之拋棄而損害他人之利益時,依民法第九百零三條之法理及我國學者通說,應解為不得為之。
(二)民法第八百五十一條規定:『稱地役權者,謂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宜之用之權。』故地役權係利用他人土地(供役地),以提高自己土地(需役地)價值之權利,供役地之負擔係為需役地全部而存在,且地役權為達其設定之目的,自須利用供役地之全部。因此,地役權之發生與消滅就需役地與供役地而言,均及於其全部,不得分割為數部分或僅為一部分而存在,此即地役權之不可分性。我國民法就地役權消滅之不可分性,未設有明文,惟參照民法第八百五十六條、第八百五十七條規定之法理、外國立法例及我國學者通說,均認為供役地上之負擔係存在於供役地,而非供役地共有人之應有部分上,故供役地如為數人共有時,共有人不得以其供役地之應有部分,單獨消滅其供役地上之地役權(日本民法第二百八十二條第一項、韓國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項、瑞士民法第七百三十四條參照)。
(三)本件七筆土地,所有權人某甲、某乙之應有部分各為二分之一,其中四筆土地設有地役權,該四筆土地為供役地,某甲將其應有部分拋棄,使其土地上之地役權消滅,與地役權消滅不可分性及物權拋棄不得損害他人利益之法理有違。故某甲不得就該四筆供役地拋棄其應有部分,而使該部分之地役權消滅。」
二、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之意見。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三十條修正後為第一百四十三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